首页

>>

文化交流

谈谈砚的实用性与观赏性@潘小萌

发布日期:2020-07-03 17:13:33
  早在多年前人们就谈到了这样的问题:不讲究实用性只讲究观赏性的砚不能称其为好砚。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说说实用性与观赏性。实用性:即有墨池墨堂而且足够大足够深,可放开磨且注贮墨较多。观赏性:则有墨池或墨堂,但只是象征性的没有太大或很深的池子或墨堂,侧重的是构图内容。
  
  前者毋庸置疑素砚是最符合其要求的,它少有雕刻部分,因为不能占据墨池墨堂的要求空间。这类砚当然有其一定的市场,它简洁、大方、素雅,注重的是形制、砚 池墨堂的中规中矩,倘若线条功夫下到一定不失为一方好砚。后者,因为重雕刻技巧及内容和布局而限制了墨池墨堂的范围,我们为了追求自由的构图,根据自己的 构图喜好,或是构图的风格要求把墨池墨堂巧妙结合到一个整体里,使之无法分割开,另外比如眉纹材料往往只是浅浅一层,砚堂一深眉纹便消失了。故此也就没有 了一定格式的或者说规范性的池子、也就很难是足够大,足够深的墨池墨堂。例如传统砚式里有平安如意这个题材:长方形的砚主体为一瓶、瓶内插有如意、寓意如 意平安。瓶身为砚堂、窄小的瓶口为墨池、砚堂周边并无边括、若一磨墨定会由砚内流出砚外、瓶口内也无法盛下多少墨汁,但此砚式却自唐朝传承至今。再如:古 有抄手式砚(重庆博物馆有藏“谢枋得砚”被美术名人刘海粟誉称为少有好砚),砚面除去边框即为墨堂与池子,砚体较之别的砚式厚许多但砚堂却极浅几近于平 面,砚池宽不过一指,不能算其为实用性,此砚式却是颇具代表性的宋抄手传统砚式,历来为传统制砚工传承至今。再有《中国名砚》所刊铜雀台瓦砚,砚池加砚堂 的面积只占砚面的四分之一左右,就整个砚来说不能算它墨池墨堂有多大。所以单纯以砚的实用程度来考量其是否可称其为砚或说作为砚的工艺好坏的评判标准是不 行的。
  
  《书法江湖》网上论坛就这一问题进行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过程。版主一壶先生提出两个谬论(自称):一,砚之美,砚堂要大,其他皆余事。二,经典砚式,谈何经 典?所谓的砚堂大当然也就是讲求实用,人云器以用为上,有人指出:器以用为上说的是器也就是工具,而任何器成为艺术品后,其使用功能就大大淡化了,不是说 它不能用,而是不再拿来用了,主要功能转化为观赏和感受艺术思想。元青花也好,官窑也好现在有人拿来吃饭喝水吗?能用而不用,只是欣赏,国家博物馆藏的东 西,哪样能拿来用?当然用砚的人强调的是实用,倘若他只是作为可以写写字磨点墨的一件实用器具,那么就象网上所说的他无须花什么代价去买什么珍贵石料、经 典砚式的砚,只须找一块普通但发墨的料,可着石头最大范围深挖一坑,也无须讲究什么线条流畅挺括,不必问什么经典砚式(经典砚式与好不好磨墨无关),然后 打磨好即可。
  
  再有人提出这样的见解:一方极佳的石头,拥有继承传统的砚式,高超的技艺所展现的线条质量,赋予了砚式美,线条美以及人文等内涵,即使功能弱化,仅是一件欣赏物,有人会说它不能用吗?不是好砚吗?
  
  当文明发展到现代的网络信息时代,砚仅仅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而继承着,它承载着人们对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眷念,承载着对一种艺术形式的追求,它远远超出 了实用的范畴。就当前珍贵石材的枯竭,能讲究砚的艺术性的同时又有实用性更好,但操作时会很难,巴掌那么大的砚又如何实用?水缸式的巨砚太实用但生活中用 得着吗?就近三十年的创作经验来说,要找出纯净无暇,可做素砚的上等石材还要可实用,实在太难了。砚界有这样一句话:无筋无隔非老坑,其实说的就是太难找 了,十有八九有瑕疵。故此,为了避免石筋石隔破坏美感,创作者往往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创作,使其浑然不觉有什么缺陷,艺术性地使一块布满石筋石隔的石头化腐 朽为神奇,从而也就往往缩小了墨池墨堂的范围。这,就是砚的艺术,也是我们创作者今后必备的创作思路。
  
  所以,我们认为:材料美的、线条美的、形制美的、构图美的、技艺美的等等组合到一起,那一定是一方好砚,至于是否实用倒在其次,因为砚的艺术性已远远超出器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