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歙砚协会

歙砚坑石答疑:老坑石一定比新坑石好吗?

发布日期:2020-07-07 11:42:32

  首先顾名思义,老坑与新坑,不外乎两种解释:一种是在砚坑中有“老坑”和“新坑”的具体坑名;一种是按时间划分,过去开的砚坑称为老坑,现在开的砚坑称为新坑。

\

  一,就龙尾山现有的砚坑而言,均有各自的坑名,本无老坑、新坑的具体的坑名称谓。

  龙尾石的开采颇早,从有关史料来看,为唐代开元年间中叶,迄今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千二百多年里,先后在龙尾山开发了不少砚坑。而这些砚坑主要在砚山村周围和济溪村附近,每个砚坑都有着自己的名称,如眉子坑、里山罗纹坑、罗纹坑、水舷坑、水嶡坑、溪头坑、叶九坑、金星坑、济源坑、碧里坑、紧足坑、荘基坑、外荘坑等。歙砚中名贵美妙的眉纹、金星、金晕、罗纹,鱼子、龙鳞、玉带、庙前青、庙前红等,就出自以上砚坑之中。

  二,按时间顺序,我们将已开发的砚坑作一个排列,看看什么是老坑,什么是新坑?

  在龙尾山,唐代开发砚坑为眉子坑、里山罗纹坑、罗纹坑。宋代开发的砚坑有水舷坑、水嶡坑、溪头坑、叶九坑、金星坑、济源坑、碧里坑和馿坑等。元代开发的砚坑是紧足坑、荘基坑、外荘坑。明清乃至民国时期,没有开发新的砚坑,只是在旧坑中续采。解放后,在恢复龙尾石的开采时,也是在旧坑遗址处进行的。近几年,砚山村的百姓曾在砚山村口的桥头处和溪头中学的背后山上,挖采出一些砚石,当地百姓分别称其为“桥头石”和“学堂背石”。

  对于龙尾山如此诸多的砚坑,如果我们以时间早晚来论其新老的话,显然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不尽相同。比如,以唐宋时期为例,唐代是一个起点,不存在老坑与新坑的问题,那么到了宋代就不同了,唐代开的砚坑自然为老坑,宋代开的砚坑则为新坑。到了元代,宋代开的砚坑就自然转化为老坑了,而元代开发的砚坑则成了新坑。我们再从现代看,历史所开采的砚坑都属老坑,只有现代开采的砚坑才是新坑。就此而言,龙尾山的老坑是很多的,新的砚坑几乎是没有的。

  那么,我们今天对砚石优劣的鉴定,又是怎样去认定这是老坑的,那是新坑的?老坑的就好,新坑的就差呢?看来这种认定是没有现实依据,可以说是虚拟的。因为,一,在龙尾山本无“老坑”之名;二,以时间而论,历史上所开的砚坑都是“老坑”。如果按照“老坑的就好”这一定论来评判现代所采砚石的话,那就在歙砚中没有差的砚石了。

  诚然,砚石的优劣与砚坑有关系,但不是老与新的关系。老与新只是时间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改变的。比如,今天的新坑到了明天就成了老坑。而砚坑中砚石的质量是不会因此而改变的。再说老的不一定就好,新的未必就差。宋代开采的水舷坑、金星坑所出的石材就不亚于唐代眉子坑和罗纹坑的石材;现代开采出的“桥头石”和“学堂背石”,就可以与宋代的济源坑、碧里坑和元代的紧足坑、荘基坑媲美。

  至于现代人们在对歙砚的认知中,出现老坑与新坑的说法是怎么来的?不得而知,也许是借用它山的习称。也许是受“厚古薄今”这种偏见的影响,总以为老的比新的好。因此,就引出“老坑的好,新坑的差。”的理念,而持有这种理念的人,往往是把好的砚石称为老坑,差点的砚石则定为新坑。老坑与新坑,也就成了鉴别歙砚石质优与劣的代名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