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歙砚资讯

歙砚制作技艺概述

发布日期:2020-07-03 17:29:21
  一、歙砚制作嬗变史
  
  歙砚,又名龙尾砚,主要产于婺源县溪头乡龙尾山。因婺源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之地,唐宋时,婺源属歙州(后改徽州)管辖(治设歙县),由于历史上盛行州名物 之习,故龙尾砚冠以歙砚之称。与历史上所有的事物发展历程一样,歙砚的制作史也几经兴衰,不断演变成四大名砚之一,并成为一种具备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工 艺品。
  
  歙砚起源于唐开元年间,其诞生颇有戏剧性。据宋人唐积《歙州砚谱》所载,一位姓叶的猎户在追逐野兽至龙尾山时偶然所得,猎户见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 以归,刊粗成砚。至南唐年间,出现了朝廷下令有组织的开采,歙砚成了朝廷贡品。这时候在龙尾山开发了眉子坑、罗纹里山坑、罗纹外山坑,史载后主李煜所用砚 台即龙尾砚。
  
  歙砚制作到宋代已兴盛于世了。黄庭坚的《砚山行》诗中说“新安出城二百里,走峰奔岳如斗蚁。陆不通车水不舟,步步穿云到龙尾”,“其间有石产罗纹,眉子金 星相间起”,“选堪去杂用精奇,往往百中三四耳。磨方剪锐熟端相,审样状名随手是。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遂 令天下文章翁,走吏迢迢来涧底。时陈三日洒倾醇,祓祝山神口莫鄙。悬岩立处觉瑰飞,终日有无难指拟。不知造化有何心,融结之功存妙理。不为金玉资天功,时 与文章成里美。”详细地向我们描述了歙砚产地、制作过程和美好价值。这一时期的歙砚有许多传世之作,至今仍见于全国各大博物馆。
  
  至元、明、清,歙砚制作逐渐衰落,制作技艺弱化,传世制作不多。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艺术价值的品鉴水平 越来越高,对艺术品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也逐渐有了市场。这时候,在婺源、歙县、黄山等地,制作歙砚的工厂和从业人员数量如雨后春 笋,日渐规模。
  
  二、歙砚制作过程速览
  
  制作歙砚的过程主要分选料、制坯、设计、雕刻、磨光、上光、包装等七道工序。
  
  选料。将拣出的石料用铁凿轻轻敲击,发音如铜声即为上品;发音低沉者次之;发音如木者即有石病,不宜涿砚。砚石硬度要适中,一般在莫氏3°—4°之间,断 面硬度与版面硬度相差不能大于一级。构成砚面纹饰的各种矿物质与砚面基本硬度也不能超过5级。选好的石料用水洗净,进入下道工序。
  
  制坯。分锯坯和磨坯两步。划线后的石料分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三种。锯时应确保截面与砚面垂直。磨坯分粗磨和细磨,先用粗沙加金刚石和水在石板上平磨,平整后改用
  
  细沙水磨,最后用油石和水砂纸打滑,使其四面平整、厚薄均匀。制成砚坯以见不到节理裂隙或次生充填物的矿物细脉者为上品。  设计。按砚坯大小、质地优劣、形状方圆等赋以不同图案,将图描于砚坯上,循图雕刻。(在本文第三点上将着重讨论)
  
  雕刻。雕刻是一种艺术创作,与书法、绘画同理。刀法分轻、重、徐、疾、刚柔相济;图案布局得当,疏密相间。
  
  磨光。砚刻完成后,砚面和图案必须磨光。先用细石将砚通磨一遍,再用细沙纸水磨至手触无铓为止。图案部分可撒些细金刚沙,用牙刷磨光,有的需故意显示刀痕者例外。
  
  上光。以棕帚蘸少许油脂,涂抹全砚,使其更加晶莹光洁,纤尘不染。启用时,用姜片擦砚池,即可着墨。
  
  包装。佳砚均需配砚盒,以保护图饰和铭文,防止尘埃入砚,即对砚起装饰作用。砚盒有褪光漆盒、楠木盒、紫檀木盒、红木盒、梨木盒、红椿木盒等。不可用比砚 更硬的金属或其它材料制盒。制盒要根据砚的形状“量体裁衣”,容砚应稍宽,籍以衬布,砚臵盒内摇晃无声。砚盒刻字,以篆隶为常见,嵌以石绿。